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已深刻改变了翻译行业的生态格局和教学研究范式。如何有效利用AI工具提升翻译教学质量、拓展翻译研究新方向,成为当前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促进学术交流与实践探索,在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举办琢玉学术沙龙暨国际传播与翻译技术素养提升百校行活动,活动以"GenAI赋能翻译教学与研究"为主题,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时代翻译教育与研究的创新路径。
指导单位: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主办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术支持:
知识产权出版社
技术支持:
北京博硕星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李长栓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副院长,199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是联合国兼职译审和活跃的口译员,有数百万字的笔译经验和上千次会议的口译经验。主要著作有:《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译公司)、《非文学翻译》(外研社)、《理解与表达:汉英翻译案例讲评》(外文社,与施晓菁合著)、《理解与表达:英汉口译案例讲评》(外研社)、《联合国文件翻译教程》(中译公司,与陈达遵合著)、《汉英翻译译注评》(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国文件翻译译注评》(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北外高翻笔译课》(中译出版社,2020)、《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商务印书馆,2020)、《如何撰写翻译实践报告》(中译出版社,2020)。
王华树
翻译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翻译家联盟(FIT)技术委员会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37/SC3)术语资源管理工作组专家、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术语学理论与应用分技术委员会(TC62/SC1)委员,《中国科技术语》编委等。多年来致力于推动翻译技术产学研的生态融合,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以及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等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出版《翻译技术研究》《翻译搜索指南》《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论》《应用程序本地化》《翻译与本地化项目管理》等十多部著作。研究领域:翻译技术、外语教育技术、语言服务管理。
朱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智能语言服务产业学院运营中心主任、人工智能翻译实验室负责人、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生导师。天外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及本地化项目管理双硕士,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研究博士。承担《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项目管理》《翻译与本地化》《语言服务概论》等课程。参与“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成就研究”等国家社科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横向及校级项目3项;2022年天津市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团队成员。曾担任中国翻译协会暑期师资培训讲师,并在国内多所高校担任过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兼职授课教师。
圆桌讨论专家
刘重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商务英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数字化课程资源研究分会理事。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高校本科优质课程、北京高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等奖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各类著作30部。
李腾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工商管理学院合作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议专家,中国城商联国际商务交流与外语研究分会委员,《中国科技术语》青年编委。在《中国外语》《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3部,教材2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汉外语言对比。
李双燕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问卷,会议链接将于活动前一天发送至您的邮箱
活动咨询:王京菁 助管(电话:19805620202)
邮箱:19805620202@163. com
线下参与者请提前15分钟到达会场签到
线上参与者请准备好网络环境,建议使用电脑端参与
活动全程录制,回放将在活动结束后发布在相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