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第七期培训内容回顾&牛刀小试
最新动态
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第七期培训内容回顾&牛刀小试
2025-06-202

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

第七期培训

内容回顾&牛刀小试

The Third National Translation Technology Contest

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第七期培训已经结束了,没来得及参与直播的小伙伴们不要着急,培训直播回放、内容回顾及模拟题都在这里,欢迎大家学习!



为帮助翻译从业者、爱好者及高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翻译技术,同时为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参赛者提供备赛参考,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于5月启动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系列培训。

第七期培训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国际化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崔启亮以《大模型技术赋能翻译教学与实践》为题进行讲座。讲座概要如下:



内容回顾


1

大语言模型产品概览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产品层出不穷。DeepSeek、Kimi、通义千问、GROK、ChatGPT等极大便利了教学科研活动,可辅助用户搜索信息、生成PPT或表格等。问小白可以调用DeepSeek和通义千问,并支持把大模型生成的内容导出为Word和PDF格式。

DeepSider是一款集成于浏览器侧边栏的AI对话工具,可免费调用DeepSeek、GPT-4o、Grok3、Claude 3.5 Sonnet、Claude3.7、Gemini 2.0等国内外知名大语言模型,提供AI搜索、实时问答、内容创作、翻译、代码生成等服务。官网网址为https://deepsider.ai/。

AI旋风是一款国内外大模型应用导航工具,汇总了各类AI工具和AI平台,可供用户参考和搜索。官网网址为https://www.aixuanfeng.com/。


2

大语言模型时代的翻译技术课程设计

传统翻译模式以人为主,使用机器翻译工具作为辅助。大语言模型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一方面带来翻译实践新挑战——译者角色变化、项目流程调整、工作模式变革,另一方面也带来翻译教学新机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效、助力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



翻译技术在译前、译中、译后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对翻译人才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翻译技术课程可遵循分层设计和实践导向原则。分层设计原则即为翻译专业本科(BTI)、翻译专业硕士(MTI)和翻译专业博士(DTI)等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重点内容。实践导向原则就是要遵循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市场导向设计课程,同时推动大语言模型赋能翻译教学。




3

大语言模型赋能翻译教学实践

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大语言模型可以辅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大纲、制作教学材料、辅助开发教学案例、批改学生作业、生成课程封面、评价译文质量等,相关提示词设计参考如下所示。










整体而言,翻译技术教学可以参考以下策略。

第一,构建“人机协同”的混合教学模式,包括“AI预研+课堂思辨”和项目式学习。“AI预研+课堂思辨”即课前利用DeepSeek进行术语提取、生成译文初稿等,课堂上聚焦文化适配、逻辑批判与译文润色等对译文进行修订。项目式学习即设计结合AI工具应用的实践项目,如本地化网站翻译、游戏本地化等,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应用能力。

第二,着力提升学生术语管理能力和翻译技术素养。一是引入YiCAT、Trados、MultiTerm等工具,与DeepSeek结合,建立专用术语库,确保译文一致性。二是开设“AI+翻译”通识课程,教授学生利用AI进行信息查证、语法修正、译文优化等,明确技术边界。

第三,重视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与批判性思维。一是通过案例教学强化文化适配能力。二是设计跨文化对比作业,让学生分析AI译文的文化偏差并提出改进方案。

第四,及时建立伦理规范与技术监管机制。一是制定AI使用指南,要求明确学术创作中的AI贡献度,学生在提交作业时要标注AI辅助比例。二是研发AI内容检测系统,结合反抄袭工具识别过度依赖AI的译文,防范学术不端。




牛刀小试

01

大语言模型在翻译任务中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可理解上下文中的文化隐喻。

B.可生成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自然表达。

C.无需专门训练也可适应陌生领域翻译。

D.自动构建高精度专业术语库。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ABC

解析:D:自动构建术语库非大语言模型原生能力。大语言模型可能生成专业术语,但缺乏动态构建和维护标准化术语库的机制,且易产生幻觉,导致术语译法不一致。



02

设计提示词时,以下哪项可以提升大语言模型输出内容的专业性?

A.增加礼貌用语。

B.明确指定目标受众身份。

C.要求模型分步骤思考。

D.承诺提供高额奖励。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定义目标受众可引导模型调整输出内容的专业深度。

A:礼貌用语仅优化交互礼仪,与内容专业性无关,甚至可能稀释信息密度。

C:分步骤思考(Chain-of-Thought)主要提升逻辑性(如数学推导),但专业内容需领域知识而非推理步骤。

D:奖励承诺对模型无效,因大语言模型无价值认知能力,反而可能诱发虚构内容。


03

在设计提示词时,“角色设定”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A.降低模型输出内容的随机性。

B.塑造专业身份特征与表达风格。

C.减少token消耗。

D.生成结构化数据格式。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角色设定的本质是锚定模型的行为范式。

A:降低随机性需调整temperature参数,角色设定仅影响内容特征而非概率分布。

C:设定角色通常需要额外描述,反而增加token消耗。

D:结构化输出需通过格式指令实现,角色设定仅影响内容而非形式。


04

关于大语言模型翻译,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大语言模型的上下文理解和语言生成能力强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

B.大语言模型翻译流程实现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

C.大语言模型减少了翻译成本和时间,正深刻改变行业服务模式。

D.大语言模型翻译需应对伦理与数据安全方面挑战。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当前大语言模型翻译范式的核心是人机协同,而非全自动化。大语言模型虽能处理常规翻译,但在专业领域或高风险场景中,完全依赖自动化流程会导致错误率上升。


05

翻译技术教学可能面临以下哪些挑战?

A.翻译技术与工具更新迭代速度快,教材易过时。

B.缺乏真实项目,理论与实践脱节。

C.学生过度依赖机器翻译结果,弱化对文化隐喻、逻辑错误的敏感度。

D.专业工具费用高昂,部分院校无力承担。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ABCD


06

大语言模型时代,针对翻译专业硕士的翻译教学应重点强化学生的哪些能力?

A.Python编程能力。

B.文化适应能力。

C.伦理决策能力。

D.译后编辑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CD

解析:虽然编程能力可以提高翻译效率,但对MTI教学来说,Python编程不是翻译教学的重点。



07

以下哪些选项有助于提升学生翻译技术能力?

A.从翻译实践中寻找问题并使用翻译技术解决问题。

B.在教学中引入真实翻译技术应用案例。

C.调研市场需要的翻译技术。

D.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ABCD



08

关于大模型赋能翻译教学,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可以辅助课程设计、课件制作等环节。

B.可以模拟真实翻译场景。

C.可以自动评估翻译作业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D.可以完全替代专业教学工具和资源。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大语言模型可以辅助提供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而非完全替代。



09

为提升翻译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可采用以下哪些策略?

A.构建“人机协同”的混合教学模式。

B.着力提升学生术语管理能力与翻译技术素养。

C.重视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与批判性思维。

D.及时建立伦理规范与技术监管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ABCD


10

在使用DeepSeek评价译文质量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提供明确的背景和要求。

B.提供译文评价指标和翻译术语表。

C.无需审查DeepSeek生成的译文质量评估报告。

D.根据不同教学场景制定译文评价指标。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DeepSeek生成的译文质量评估报告需经过教师审查,复核文化差异、合规性等AI难以准确评估的问题。




大赛报名进行中


报名时间


2025年4月25日至2025年6月25日

*倒计时五天!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报名


点击报名链接报名

https://contest.aticicg.org.cn/enroll/h5?channel=1


更多大赛培训信息



*第八期培训提前至6月23日(周一)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培训详细安排

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系列培训火热进行中!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