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培训
内容回顾&牛刀小试
The Third National Translation Technology Contest
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第八期培训已经结束了,没来得及参与直播的小伙伴们不要着急,培训直播回放、内容回顾及模拟题都在这里,欢迎大家学习!
为帮助翻译从业者、爱好者及高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翻译技术,同时为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参赛者提供备赛参考,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于5月启动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系列培训。
第八期培训邀请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闫栗丽以《翻译项目管理与翻译质量控制》为题进行讲座,内容概要如下:
内容回顾
1
笔译项目管理
参考《T/TAC 1-2016 翻译服务 笔译服务要求》,标准化笔译项目管理流程如下:
1.译前准备:明确项目需求、分析稿件内容、议价、签订协议,在此基础上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术语准备、编写项目规范与质量要求,并制定详细的项目执行计划;
2.项目派发:确定翻译、审校、排版人员及其对应价格、周期、规范及要求,将任务分发至各环节;
3.项目执行:开展翻译、专业审校、译后排版、出厂质检等;
4.项目提交:向客户提交项目成果;
5.项目总结:成本核算与译员费用结算,进行质量评估和过程评价,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并将文件归档。
2
笔译项目管理重点
第一,人(人员管理)。首先要做好相关方管理,在此基础上,关键在于精准组建项目团队,包括遴选合适的翻译、审校、排版等专业人员。同时,持续与译员进行有效沟通和管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时(进度控制)。核心是懂业务,包括对项目完整进度的了解和各阶段沟通,以及对执行时间的规划和控制。
第三,钱(成本控制)。一方面要确认合理的采购价格,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接单价格并做好过程成本控制。
第四,活(工作范围)。要做好范围管理,即做该做的事,拒绝不该做和不能做的事。要做好变更管理,即合理应对改稿、加量及需求和提交时间变更等。要做好风险管理,评估项目风险,制订合理预案。
3
翻译质量管理
参考国家标准《GB/T 19363.1-2008 翻译服务规范 第1部分:笔译》《GB/T 19682-2005 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
第一,译稿。译稿应完整,其内容和术语应基本准确。原件的脚注、附件、表格、清单、报表、图表以及相应文字都应翻译并完整反映在译文中。不得有误译、缺译、漏译、跳译,对翻译准确度把握不大的部分应注明。
第二,术语统一。译文中术语应前后统一。对没有约定俗成译法的词汇,应与客户讨论后再翻译,同时应明确标示。
第三,审核。审核应根据原文和译稿逐字核查,主要检查:译文稿是否完整;内容和术语是否准确,文字功能是否符合需要;语法和词法是否正确,语言使用是否恰当;是否遵守与客户商定的关于译文质量的协议;译者注释是否恰当;译文稿的格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同时,需仔细核对名称、数据、公式、数量、单位等,审核后的译文应内容准确、行文流畅。审核应使用与翻译有别的明显标识,以示区别。注意应根据与客户商定的译文用途决定审核次数。
第四,编辑。根据原文格式进行再加工,使译件的幅面、版面、格式、字体、拼音符合《GB/T 788-1999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要求;译件版面应美观、大方、紧凑,图表排列有序,与原文对应,章节完整。编辑时,应使用与翻译、审核不同的标识,以示区别。
第五,校对。对审核后的译稿逐字校对,不得有缺、漏、错。发现有错时,应认真填写勘误表,并提交相关人员更正核验。
4
翻译质量管理痛点
译前阶段:原稿格式整理、原稿难度分析、术语提取定义、难点内容理解(古文、俗语/俚语、专业内容)、如何用好已有翻译资源等。
译中阶段:术语一致性、风格一致性、表达流畅度、译文专业性、避免低级错误(数字、格式、语法等)和错漏译、进度控制等。
译后阶段:语言资产入库、管理和复用,总结项目经验。
5
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变革
传统机器翻译将语言作为符号序列以“编码-解码”模式进行翻译,利用相互独立的双语平行语料数据进行学习,携带信息有限,缺乏对上下文、知识、逻辑的学习处理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发展改变了翻译工作模式,让“不可能三角”成为可能,同时对译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翻译工作模式转变:由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机助人译模式转变为人机共译,人的核心价值是确保质量。
“不可能三角”成为可能:技术进步使“成本低、速度快、质量高”的愿景成为可能,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要攻克稳定规模化及自我进化的难点。
译员能力升维:术语提取、知识融合等工作可由机器完成,译员能力要向文化解码、价值观对齐等更高维度升级。
6
技术赋能翻译工作提质增效
要让机器翻译、大语言模型更好辅助翻译实践和翻译任务,可针对翻译项目管理中的环节制作工作流。
同时,要做好提示词设计。提示词是大语言模型的指挥棒,调整提示词可以激活大模型神经网络的不同神经元。提示词可包含以下要素:
角色设定:大前提,但不是必须。
指令:希望模型执行的特定任务或指令。
上下文:包含外部信息或上下文补充信息,引导语言模型更好响应。
输入数据:用户输入内容或问题。
输出指示:指定输出类型或格式。
在设计提示词时要注意,具体例子胜于抽象描述,应提供尽可能多的背景信息。
牛刀小试
01
以下哪项工作不属于项目总结阶段?
A.成本核算与译员费用结算。
B.客户满意度调查。
C.项目文件归档。
D.术语提取与统一。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D
术语提取与统一属于译前准备工作,与项目总结无关。
02
笔译项目管理的核心包括以下哪些?
A.人:精准组建团队,持续进行译员沟通管理。
B.时:协调甲方进度需求,控制执行时间。
C.钱:平衡甲方采购价和乙方接单价,控制过程成本。
D.活:做好变更管理,制订风险预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ABCD
03
关于译稿完整性要求,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原文脚注、表格、图表及对应文字需完整翻译。
B.对翻译准确度存疑的部分应标注说明。
C.允许根据译者判断跳过重复性内容(如表格标题)。
D.不得出现误译、缺译、漏译、跳译。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C
C选项违反“不得跳译”原则,即使内容重复也需完整反映(除非客户特别约定)。
04
在校对环节,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A.发现错误时用明显颜色标记并提交勘误表。
B.仅核对数据、公式、数量、单位等关键项。
C.对审核稿进行抽查式校对。
D.可以忽略不影响语义的标点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A
B选项:需全面检查;
C选项:违反“逐字校对”要求;
D选项:违反“不得有缺、漏、错”原则。
05
在术语统一环节,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A.专有名词保留原文不翻译。
B.无约定译法的词汇直接音译处理。
C.无约定译法的词汇按照译者经验处理。
D.无约定译法的词汇需与客户讨论后翻译并明确标示。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D
A选项:不符合译稿完整翻译的要求;
B、C选项:忽略客户协商步骤。
06
在审核过程中,以下哪项不属于需重点检查的方面?
A.译稿中专有名词是否在全文中保持一致。
B.译文整体风格是否符合目标群体的阅读习惯。
C.译文是否完整包含原文的所有段落和内容。
D.翻译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工具版本是否最新。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D
审核过程中要重点检查“译文稿是否完整”“内容和术语是否准确”“文字功能是否符合需要”以及“名称、数据、公式、数量和单位”等。
A选项对应术语一致,B选项对应文字功能(风格),C选项对应完整性。D选项中的技术工具版本虽然在项目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并非是审核过程中要检查的内容。
07
在翻译质量控制中,以下哪项属于译前阶段的痛点?
A.翻译过程中术语不一致。
B.译者在阅读原文时,无法准确理解其中一句包含多个典故的古文的意思。
C.在排版软件中调整译文格式时,将某段落字体设置错误。
D.翻译完成后,发现目标群体可能无法理解某个直译的英文俚语。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
A、C选项:是译中阶段的翻译质量控制痛点;
D选项:是译后阶段的翻译质量控制痛点。
08
人机共译过程中,人的核心价值是以下哪项?
A.执行所有翻译任务,确保翻译速度。
B.操作和维护翻译软件,保障技术运行。
C.确保翻译质量,进行最终审校和判断。
D.制定翻译策略,把握整体风格和沟通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C
翻译工作模式由机助人译转变为人机共译,这个过程中人的核心价值是确保质量。
09
以下哪项描述最符合传统机器翻译处理语言的方式?
A.将语言视为具有丰富语境和动态演变的交流工具。
B.将语言视为一系列需要精确匹配的独立符号。
C.深入理解并运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知识。
D.通过大规模单语语料进行翻译学习和预测。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
传统机器翻译将语言作为符号序列以“编码-解码”模式进行翻译。
10
以下哪项不属于提示词的构成要素?
A.角色设定。
B.模型温度设置。
C.上下文信息。
D.输出指示。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
模型温度设置是模型运行时的参数,而非提示词构成要素。
大赛报名倒计时
报名时间
2025年4月25日至2025年6月28日
*仅剩3天!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