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多个国家围绕这一主题拍摄了电影作品。丹麦Nordisk公司拍摄的《战争结束之前》(BEFORE IT ENDS)讲述二战结束前丹麦人对德国战俘的百千心态,让人耳目一新。而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无疑是本年度最亮眼的作品之一。该片是中国今年暑期档的票房冠军,而且相继登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院线,截至2025年9月18日15时,累计票房29.89亿元人民币,猫眼预测该片最终票房会突破30亿元人民币。这两部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从普通民众的视角看待这场对世界造成巨大灾难的战争。有专家认为《南京照相馆》是中国抗战题材叙事最好的电影。
(《南京照相馆》在美加市场排片的影院汇总)
《南京照相馆》的英文片名翻译为DEAD TO RIGHTS,很多翻译爱好者好奇,为什么不翻译为NANJING PHOTO STUDIO,而翻译为DEAD TO RIGHTS。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是结合影片内容翻译,而不是仅仅根据片名字面意思。比如《金陵十三钗》的英文片名翻译就是这样的处理。十三位青年女子救助了一群无助的孤儿,她们成为了战地上最鲜艳的花朵,所以英文片名翻译为THE FLOWERS OF WAR。看完《南京照相馆》,大家大概就明白为什么该片采用DEAD TO RIGHTS(铁证如山)这样的译名了。那些被主人公阿昌冒着生命危险剪辑下来最终被送出去的照片底片成为了日军暴行最有力的证据,可谓是“铁证如山”。Dead是无数被屠杀的南京军民,他们只为捍卫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Rights)。该片的英文片名一语双关,很好地概括了影片要讲述的内容和影片要表现的主旨。这个英文片名在海外公映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关于本片片名的译制
影片片名的译制,不仅要考虑对片名的文字进行巧妙的翻译,同时也要考虑片名的色彩、字体、中外文字号比例和中外文的排序。从片方发布的宣传物料,以及影片中片名的呈现来看,笔者认为该片的中英文片名排列、比例大小等设计需要提升。
(a.影片中的片名呈现)
(b. 该片概念版海报)
(c. 该片人物版海报)
(d. 该片纽约某影院门前的海报)
(e.该片最初的概念版海报)
中国电影对外译制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外文片名似乎像一个装饰品一样,点缀在中文片名文字之间,比如《悬崖之上》《人生大事》的外文片名。
(《悬崖之上》的中英文片名)
(《人生大事》的中英文片名)
《南京照相馆》的中文片名排列(如图a、b)也是这样。而图c的处理方式,把英文作为背景,放在中文片名后面,中文压在英文片名的部分字母上,会造成阅读困难,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不太合适。而这种处理方式在中国电影对外译制中经常出现,比如《坚如磐石》《一秒钟》《日挂中天》的中英文片名设计。中国影片需要外文片名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外观众记住影片,那我们在外文片名设计时不能把它当作装饰品,而应该和中文片名的字号大小比例得当,易于辨识。
(《坚如磐石》的中英文片名)
(电影《一秒钟》的中英文片名)
(电影《日挂中天》的中英文片名)
图d英文片名置于中文片名之上也不合适,下面的文字“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罪证真实影像”的中英文排序又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一张海报,中英文的排序前后不一致,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从阅读习惯上都会给人错乱的感觉。在欧美国家的电影中,他们的母语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d款海报中,英文片名应该放在中文片名下面,而且英文片名的字号也需要放大一些,和中文片名成比例呈现为好。笔者认为图e这款概念版海报的中英文片名排序的处理方式较为得当。
三、 关于该片国际发行版预告片字幕
7月19日,该片的国际发行商Niu Vision Media在其视频号和微博上分别发布了该片国际发行的首款预告片。
该预告片上影片的片名呈现为:
作为在海外推送的预告片,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理解。但预告片中的多处字幕的呈现值得商榷。
这里的字幕处理,把交代性字幕(1937,A CITY FORGOTTON BY THE WORLD及其中文“1937,被世界遗忘的孤城”)和对白字幕(“城门城门几丈高”及其英文How high the fortress gates?)放在一起很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如果分开呈现效果会更好。
以下这些交代性字幕的中文前后用[ ]括起来很奇怪,而且中英文比例失调,建议放大中文字号,至少和英文字号一样大,并删去中文文字两边的[ ]。
我们国家规定,中文对白字幕中,除了书名号和引号,一律不得有标点符号。如果一个字幕条中的字幕在正常书写中中间有标点符号(比如“您好!何老师”),这个标点符号需要用空格代替,但对外文对白字幕是否有标点符号没有规定,因而在影片的后期制作中出现很多乱象,要么所有外文对白字幕句末没有标点符号,要么有的有,有的没有,前后标准不一致。根据笔者审看20多年国外影片的经验来看,外文对白字幕必须要有完整的标点符号,因为对白字幕中的标点符号有情绪表达和断句的作用,可以帮助国外观众更好地理解对白字幕。这也是在参与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对外译制规范》的修改中,笔者反复强调的原因所在。该《规范》最终颁布的版本中对对白外文字幕的规定中采纳了这一意见。
该片预告片的对白字幕句末标点符号的使用前后不一致。有些对白字幕句末有标点符号,而有些对白字幕句末则没有标点符号,前后标准不一致,会造成观众字幕阅读理解的困难。预告片里的片段和对白字幕摘自影片,笔者在影院里看的该片2D普通版,也发现了若干对白字幕句末缺少标点符号的现象,建议全片的对白字幕句末都有完整的标点符号,以便国外观众阅读和理解字幕。
预告片的片尾显示有多个编剧,但编剧的英文SCREENWRITER后面少了个S。
另外,该片在国内上映的版本,片头字幕没有英文,但片名、对白字幕、片尾字幕有英文,感觉有些“混搭”。国内上映的影片国家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要有英文字幕,建议全片(包括片头)字幕统一。
(该片国内公映版片头字幕)
(国内公映版片尾字幕)
四、关于本片注解性字幕及歌词的译制
影片画面中任何有含义的注解性文字(比如服饰品牌、建筑物的名称以及背景交代的文字等)都需要翻译出来,将译文呈现在该文字的下方。就该片而言,下方多处注解性字幕对于观众理解影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应该翻译出来,呈现在这些注解性文字的下方。
该片的片尾主题曲《永远的微笑》歌词有丰富的含义,建议把歌词翻译出来,呈现在歌词的下方。
五、中国电影对外译制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还没有专门的译制规范,国家层面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很多片方不重视译制,或者不懂译制,很多后期人员不懂外语,翻译不懂电影,后期工作人员、译员、宣传物料设计者缺乏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整个译制环节各自为战,缺少彼此沟通,缺少全程把关,导致译制品质堪忧。针对中国电影目前的对外译制现状,笔者在《新时代中国电影对外译制全流程解析》(《中国翻译》2023/4)一文中提出在译制环节设置既懂电影、又懂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有一定责任担当的译制监制这一职务是全面提升中国电影对外译制品质的有效途径。另外,虽然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中国电影对外译制的规范,但国家广电总局在2022年7月21日正式颁布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对外译制规范》。这个规范对中国电影的对外译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建议译制工作者、后期工作人员能够认真研读该《规范》。
六、关于该片的国际推广与发行
前一段时间,曾有朋友跟笔者探讨该片在日本商业发行的可能性,笔者联系了日本专门做中国影片发行的日本朋友,以及当年在日本拍摄并在日本院线上映的纪录片《靖国神社》的中国导演李缨先生,大家的分析和判断基本一致:在日本左翼势力抬头的当下,在日本做该片的商业发行会非常困难,但通过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或民间友好团体,以“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在日本做该片的观影活动并举行相关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我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推出该片的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笔者相信那些爱好和平的日本观众一定会喜欢该片。通过本片的展映,也会对那些不明历史真相的日本观众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该片的目标市场应该是和我们感同身受、经历过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以及对自身的侵略行为进行过深刻反思的国家,而从目前已经陆续院线公映的国家来看,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以上不成熟的观点供大家参考,祝愿《南京照相馆》国际发行成功,但愿中国电影对外译制越来越好,助力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出去,通过高品质译制的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助力。
本文作者
何钦,北京真之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制片人、译制监制,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马德里国际电影节选片人、约旦国际电影节常任评委。
专栏投稿:中国翻译协会官微专栏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