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译观万象 | 浅谈“双碳”政策英语翻译策略
最新动态
译观万象 | 浅谈“双碳”政策英语翻译策略
2025-11-1311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国际形势,体现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国际气候行动的大国担当。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大环境下,用英语宣传“双碳”政策及工作成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碳”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简称,“碳达峰碳中和”又称“双碳”目标,“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碳中和”则指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途径实现正负相抵、“净零”排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的高排放行业包括发电、水泥、钢铁、铝冶炼,未来还将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如造纸、有色、航空等。

 

笔者就职于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碳登),中碳登承担着全国碳市场开户、注册、登记、清结算等关键职能。笔者日常工作包括国家碳市场政策文本英译(笔译)、中碳登对外展示大厅英文解说(口译)、外宾调研中英交替传译等。现基于外事交流工作经验,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性质与全球碳市场建设进展,提炼四大核心策略。以下策略同时适用于笔译及口译场景,亦可为外宾接待中的语言沟通提供思路。

 

一是根据受众背景,精准锚定翻译重点。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身份和专业背景的外宾,须采取差异化乃至量身定制的叙事思路,突出与其所在国经济状况、个人专业素养相适应的翻译重点。具体而言,若外宾来自于建有碳交易市场的国家、地区,口译内容可侧重于该国碳市场与我国碳市场的相似之处,或针对该国支柱产业进行碳减排项目开发的可能性与合作构想。在实践中,外宾若具备碳交易基本知识,译员可简化原理概述部分;面对阿联酋外宾,可着重介绍油气行业温室气体减排基础路径与国际政策;如是新西兰外宾,考虑到新西兰作为农业大国的国际地位,可探讨新西兰农业碳减排潜力、两国在畜牧业减排领域的合作机遇等。

 

二是在翻译术语时,应平衡准确性与普及性。涉碳英文术语具有三大特点,译员在进行英文讲解、交替传译时须格外关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第一,涉碳术语多为科技英语,其专业性强、词汇较为生涩,且其英文全名拼写复杂,较难记忆;第二,涉碳术语具有鲜明的学科领域特点,多为政治、化学领域专用词汇,缩写较多,缺乏专业背景的听众难以立刻理解;第三,仅凭字面意义,难以直接了解涉碳术语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具体活动,如碳壁垒、碳素养等。例如,二氧化碳英文为carbon dioxide,化学式CO2,口译时可直接表达为C O two,介绍结构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亦可参照这一思路,讲解效率更高;国际气候变化治理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英文为“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口译时可先给出全名并进行“一句话”式简单介绍,之后再用缩写IPCC指代。

 

三是通过通俗化语言策略降低理解门槛。碳交易基本原理、碳市场运行机制等内容较为抽象,若听众缺乏专业背景、对此感到陌生,则难于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故用英文讲解相关原理、背景时,遣词造句须直接易懂、尽量“大白话”,多用短句、形象比喻,少用长从句、少照搬理论。建设碳交易体系的理论基础包括外部性、科斯定理等经济学理论,通篇解释下来会有耗时较长、难理解等问题。考虑到口头讲解多有时限要求,根据笔者日常工作经验,此种情况可直接略去不提,或给出该理论的英文名称后简单带过,然有避重就轻之嫌,建议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比喻加以替代,方便代入理解。

 

四是采用逻辑叙事策略,增强故事性和可记忆性用英文讲解展示大厅内容、叙述全球及我国碳市场政策背景时,应当凸显其发展历程的逻辑性乃至故事性,有助于外宾理解、记忆。全球层面来看,欧盟是践行碳交易的先驱者,欧盟碳市场为其他国家的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经验,存在明显的借鉴、改进过程;我国碳市场则从湖北在内的八大试点碳市场发展而来,同样具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中碳登展示大厅的内容顺序遵循了“全球碳市场动态与国际政策-中国低碳转型目标与行动-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中碳登公司简介”这一“由大至小”的基本逻辑。该逻辑有助于外宾从国际视角切入,再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理解,这一作用对于具有碳交易基础知识、归属地建有碳市场的外宾尤为明显;同样体现出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引领全球气候行动的决心。

 

通过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可将“双碳”领域外事交流策略概括为:对待不同外宾“见人下菜”、专业术语表达“避重就轻”、碰到抽象概念“举例说明”、整体讲解“会讲故事笔者结合中国碳市场发展动向、中碳登业务需求,给出提高“双碳”领域英语交流活动质量、外语人才深入参与“双碳”工作的三大建议。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持之以恒学好英语与“双碳”知识学习外语重在积累,气候治理、双碳”目标的实现也非一日之功。全球化时代,学好英语是满足日常国际交流需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要求具体到“双碳”领域,为了向全世界表达中国参与气候治理的决心与成就,也必须学好外语

 

二是从事“双碳”领域对外交流工作特别是英语翻译,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双碳”英语的笔译口译工作有共同即面向不同国家外宾的讲解内容侧重点不同等原则对于笔译、口译同样适用。比较其固有差异的同时,也要留意其工作逻辑的相似之处

 

三是对外交流要坚持通俗易懂原则同时学好专业、多方面积累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笔者工作有感,对于缺少专业基础的人而言,碳交易原理较为晦涩难懂,这一点中外皆同。笔者曾阅得其它领域工作论文,其中有以宿舍纠纷说明环境权益交易原理的部分,笔者深受启发,在讲解时以此为例对碳交易进行了形象说明,反响甚佳。


本文作者

胡婉玲,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气候投融资部(合作交流部)副部长,中国翻译协会会员、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员。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