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一心一译·译口同声 | 第六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圆满落幕
最新动态
一心一译·译口同声 | 第六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圆满落幕
2024-06-0443

6月1日,第六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决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顺利举行。本次大赛由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中国翻译协会(TAC)口译委员会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大赛共涉及9个语种,循例采用多语接力形式,以中文为接力语,进行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日语、朝(韩)语、俄语、西班牙语与英语的接力同传。

大赛采取网络初赛和现场决赛相结合的模式,吸引了来自国内外72所高校的654名选手报名,创下历史新高。初赛于5月第2周在线上进行,最终来自25所高校的128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共产生一等奖8名(各语对1名)、二等奖16名(各语对2名)、三等奖24名(各语对3名)。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环节,多位嘉宾致辞,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会议管理司司长Rima Al-Chikh指出,举办多语种同传接力赛具有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口译员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次比赛较好对接了国际翻译人才的需求,激励各高校培养口译人才,鼓励口译专业学生为国际交流事业努力。

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主席Bart Defrancq认为,参赛选手应秉持“奥运精神”,享受交流切磋的过程,无需过度在意奖项。他介绍了CIUTI的基本概况和研究领域,肯定了上外作为多年合作伙伴,在全球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基于CIUTI多项人机翻译对比研究,他建议口译人员不必过度担心会被人工智能(AI)取代,至少在同传接力这样高难度的翻译实践中,人类译员的准确率更高。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口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邢玉堂指出,上外多语种接力同传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扩大影响力,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新时代口译人才培养要更好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工作大局;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口译人才以及口译教学人才;加强技术赋能,积极利用新技术为翻译工作提质增效。新时代口译事业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中国译协将继续与上外等机构共同努力,推动翻译行业健康发展。

颁奖环节,Rima Al-Chikh、Bart Defrancq、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人力资源司副司长Nataliya Myronenko、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秘书长Lieven Buysse、国际劳工组织原口译部门负责人Ian Newton、上外高翻学院执行院长李正仁为获奖选手颁奖。

颁奖环节结束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口译专业研究生、本届大赛日汉组一等奖获得者岳忠昊同学作为选手代表发言。他表示,这是第一次亲身体会同传现场的紧张与刺激,他引用上外语言博物馆“语汇世界、言聚全球”的理念总结自己的收获,感谢大赛提供宝贵机会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翻译学系副主任、中欧高级译员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欧盟委员会认证同声传译译员胡荣老师作为评委代表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她表示,多语种同传接力赛是一次译员交流和学习的绝佳机会。在同传过程中,译员的首要任务是将信息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确保听众能够通过翻译了解讲话大致内容。同传是一种高要求的智力活动,需要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

最后,上外高翻学院院长张爱玲对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和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亚太办对大赛的支持表示感谢,也向致辞、颁奖嘉宾以及大赛组织者、志愿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尤其是向大赛主要设计者李正仁教授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组织同传接力赛的初衷是给翻译专业师生搭建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通过比赛了解接力语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在比赛中领悟口译的魅力、交流口译的感受、提高口译的实践能力。未来,上外高翻学院将努力进一步做好、做大、做强多语接力同传教育实践平台,促进口笔译专业交流,助力国际社会对中文、对中国的了解。

多语种接力同传赛已成功举办六届,为高校口译学子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激励同学们以国际组织口译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经验、认识不足,不断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上外高翻学院将本着开放、共享的精神,加强与各方交流,共同探索新时代口译人才培养与实践的路径和方法,形成跨地域、跨方向、跨学科、跨语种的务实合作。此次同传赛的举办响应了国家关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倡议,有助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夯实中文作为会议口译接力语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助力打造多语共存的和谐社会,扩大中文的国际影响力。


供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